嬰兒濕疹為嬰兒期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冬季高發,發病後患者常伴有劇烈瘙癢,癥狀可泛發或者局限,治愈後一般不會留有疤痕。中醫又將它稱之為“奶蘚”,目前病因有多種,如嬰兒食用了易引起機體過敏的食物、嬰兒機體免疫功能失衡、嬰兒患有遺傳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等。媽媽一旦發現嬰兒患病,最好及早帶嬰兒看醫生。如果看的是中醫,通常會開中藥治療。那治療嬰兒濕疹的中藥有哪些呢?一般針對不同嬰兒情況采用不同的中藥,具體如下:
1、濕熱蘊組證
濕熱蘊組證多見於肥胖、發育良好的嬰兒。自嬰兒患濕疹後,患處皮膚潮紅,繼而糜爛,有水滲出,然後結痂。同時嬰兒舌頭偏紅,尿液發黃。
治療應以清熱利濕為主,方藥包含人造牛黃粉0.15克或者羚羊角粉0.15克。藥物外用,涂抹在嬰兒患處。
2、脾虛不化證
脾虛不化證多見於發育不良的瘦弱嬰兒。自嬰兒得了濕疹後,皮膚會有紅斑,繼而發展為丘疹,有鱗屑,但沒有水滲出。嬰兒還會伴發腹瀉、吐奶等癥狀。
治療應以健脾化濕為主,方藥為為胃苓湯加減,包括茯苓、陳皮、澤瀉、厚樸、白術、六一散等中藥。若嬰兒還出現消化不良癥狀,藥物加保和丸。同時也可以用外用藥輔助治療,比如涂抹蛋黃油、加味黃連膏等。
3、風熱夾濕證
風熱夾濕證多見於因風熱和濕熱引起濕疹的嬰兒。嬰兒發病後,會出現皮膚有細粒紅斑的情況,多有液體和膿性物質,瘙癢難忍。此外,嬰兒還會出現舌紅苔黃、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的情況。
治療應以清熱解毒、利濕祛風為主,方藥為消風導赤散,包括生地、赤茯苓、炒牛子、白鮮皮、金銀花、薄荷、木通、黃連、生甘草、燈心等中藥。若患處滲出液體多,可以加薏米、車前子、六一散等。若患處瘙癢難耐,可以加苦參、荊芥、蟬蛻、白蒺藜輔助緩解癥狀。
4、血虛受風證
血虛受風證多見於感染惡風寒、氣血虧虛的嬰兒。自發病後,嬰兒皮膚發紅,皮膚干燥脫屑,瘙癢感強,一般沒有液體滲出,斑點呈暗紅色或者灰白色。此外,嬰兒還會出現口干舌紅、大便燥結的情況。
治療應以養血祛風為主,方藥為四物湯,包括熟地、當歸、川弓、白芍,可以外加蟬蛻、地膚子、白蒺藜。若嬰兒血虛有熱,方藥中還可以加赤芍和丹皮。
在嬰兒患濕疹期間,媽媽要多加注意,千萬不要亂用藥,建議用藥前咨詢醫生,因為嬰兒身體仍未發育成熟,容易受藥物副作用影響。除了用藥外,媽媽日常還要多注意嬰兒的飲食,給嬰兒喂食母乳時要節制,尤其是牛乳過敏的嬰兒,還要避免嬰兒受到外界有害因素刺激,切忌在嬰兒患病期間接種牛痘或者打預防針,不然可能會引發皰疹性濕疹或者牛痘樣濕疹。等嬰兒疾病治愈後,要做好預防,避免濕疹再次復發。(本站精選,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王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