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如何判斷小兒黃疸類型?從這四點就可以看出來

  家長如何判斷小兒黃疸的類型,讓寶寶得到最好的治療呢?我告訴大家幾點,希望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以便準確做出判斷。

小兒黃疸如何治療 小兒黃疸 如何判斷小兒黃疸

  1,小兒黃疸出現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天左右出現,少數在生後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膚輕微發黃,或延遲到生後5天出現。以後逐漸加重,通常於黃疸出現後第2—3天最明顯。

  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早,常在生後24小時內出現。如果一個新生兒生後幾小時就出現黃疸,一般最早出現的部位是鞏膜和面部,那麼提示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2,小兒黃疸的程度

  生理性黃疸:主要靠測定血清膽紅素來判定。生理性黃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兒不應超過12mg%,早產兒不應超過15mg%。黃疸出現的順序是最先從鞏膜、面部、頸部然後蔓延到軀干和四肢。

  病理性黃疸:黃疸進展快,從面部逐漸波及到軀干、四肢,如果發現新生兒手足心均被黃染,多提示其血膽紅素值超過12mg%。

  有一個判斷小兒黃疸的簡單方法:

  輕度:僅僅是面部黃染;

  中度:軀干部皮膚黃染;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現黃染。

  3,小兒黃疸消退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新生足月兒一般在生後7—10天黃疸消退,最遲不能超過生後2周,早產兒可延遲至生後3—4周退凈。

  病理性黃疸:常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3周。如果新生兒生後2周仍有黃疸,無論血清膽紅素是多少均提示是異常情況,家長最好帶其到醫院作必要的檢查,以便找出引起黃疸的原因。

小兒黃疸如何治療 小兒黃疸 如何判斷小兒黃疸

  4,小兒黃疸其它細節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除黃疸外,其它各方面都表現正常,如吃奶、睡眠、哭聲、大小便、體溫等。

  病理性黃疸:新生兒精神狀態明顯不是特別好,有時候還出現了雙眼往一個方向凝視或者驚叫或者抽搐。

  小兒黃疸如何治療

  西醫藥治療

  1、光照療法:將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嬰兒床里放在藍色的熒光燈下用單面光或雙面光照射,照射時會將寶寶的眼睛遮蔽,以免損傷視網膜,會陰、肛門部用尿布遮蓋,其余均裸露。這種方法通常可以緩解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持續24–48小時(一般不超過4天),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還有一種治療方法就是將寶寶用光纖毯(毯式黃疸治療儀)包裹起來。

  新生兒黃疸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藍光照射,安全性很好,部分嬰兒可能出現皮疹和腹瀉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後即消失。但如果寶寶的黃疸比較嚴重,或者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2.換血療法:適用於溶血性黃疸。是患兒嚴重溶血時搶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通過換血可達到換出致敏紅細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體,阻止繼續溶血;降低膽紅素,防止核黃疸發生;糾正溶血導致的貧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在廣泛采用光療以後,換血已大為減少。

  3.阻止腸內膽紅素的再吸收:提前喂奶,及時建立腸道菌群,分解腸內膽紅素為尿膽原,盡快排出胎糞,可以減少腸內膽紅素,防止其再吸收,從而減輕黃疸的程度。有人給活性炭0.75g,每4小時1次以減少腸壁再吸收未結合膽紅素(腸肝循環),與光療聯合應用效果較好。

  4.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誘導肝細胞的微粒體提高活力,轉化未結合膽紅素為結合膽紅素,劑量為4~8mg/kg/日,連服4日或更久,但其作用較緩,3~7日才顯療效。可加用尼可剎米(可拉明)100mg/kg/日以提高苯巴比妥的療效。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并作進一步檢查,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5.白蛋白:輸注血漿或白蛋白可使血清中游離的未結合膽紅素附著於白蛋白,從而減少未結合膽紅素與腦細胞結合的機會,降低核黃疸的發生率。在換血1~2小時前,先注入白蛋白lg/kg/次,連用2~4次,或用血漿25ml,每日1~2次,可換出較多的膽紅素。

小兒黃疸如何治療 小兒黃疸 如何判斷小兒黃疸

  6.腎上腺皮質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活躍肝細胞酶系統,加強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結合的能力。一般口服強的松每日1~2mg/kg。對較重黃疸病例可靜點氫化可的松5~10mg/kg,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4mg/kg,待黃疸消退時減量,以至停藥。由於皮質激素常有不良副作用,一般不作常規處理。在普遍應用光療以後,更不需激素療法。

  7.錫~原卟啉:是血紅素加氧酶的抑制劑,能阻止血紅蛋白的分解,從而減少膽紅素的形成。目前該藥已在人工合成,今後可望應用於臨床

  中藥治療

  1、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癥狀,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藥,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采用針灸,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2、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并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藥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藤等藥物。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藥可用茵陳、白術、干姜、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藥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劑等。

  3、現代的中藥制劑茵梔黃口服液,其主要成分為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已經成為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首選安全制劑,被廣大患者接受。輕中度黃疸,每次5ml,2-3次/日;重度黃疸每次5ml,2-3次/日聯合光療。大多數生理性黃疸都不需要治療。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就需要治療了,光照療法被認為是一種治療小兒黃疸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參考網站:搖籃網)

  推薦閱讀

  小兒黃疸有什麼癥狀

  小兒黃疸是什麼 媽媽必知的寶寶黃疸常識

(責任編輯:江慧)

文章取自網路:孕媽咪點點讚-育兒教養平台 » 如何判斷小兒黃疸類型?從這四點就可以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