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兒黃疸該怎麼做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并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3、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6、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7、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上述內容介紹了預防小兒黃疸該怎麼做,朋友們現在應該了解準媽媽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了吧,希望上述內容介紹能對準媽媽們孕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有所幫助。
小兒黃疸會出現哪些癥狀
新生兒出生後皮膚發黃的癥狀叫做新生兒黃疸。黃疸在新生兒中的出現的幾率高達20%,尤其是新生兒,出現黃疸癥狀的幾率高達80%。憑借黃疸癥狀可以進行辨別,若為生理性黃疸則為正常現象,若為病理性黃疸則為新生兒疾病,所以爸爸媽媽對這兩種情況要注意觀察、區別。
如果新生兒生後一周之內出現皮膚有淺淺發黃,白眼珠微微帶黃,尿黃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周之後皮膚發黃消失,則為正常生理現象,醫學上叫“生理性黃疸”。多數新生兒均出現這種現象。生理性黃疸多於生後2~3天出現,4~5天為高峰,7~10天自然消退。早產兒約80%可出現生理性黃疸,於生後3~5天出現,程度較足月兒重,可延長到2~4周方消退。這不是病,不需要治療。
如果小兒黃疸的癥狀,皮膚呈金黃色,甚至桔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較明顯的黃染。皮膚發黃較重的地方用手指按壓皮膚2秒鐘,手指離開後,在手指按壓的地方皮膚呈桔黃色,則寶寶得的是病理性黃疸。出現病理性黃疸時新生兒伴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或精神差、嗜睡、兩眼呆滯、吸奶無力、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等,還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黃色。并且黃疸現象在生後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後又重新出現,患有病理性黃疸的寶寶應及時接受醫生的檢查和治療。
家長在家里如何判斷小兒黃疸的程度?
我們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干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黃疸是由許多原因組成的一組疾病,必須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常見的幾種黃疸原因是: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等,有嚴重黃疸的新生兒應警惕核黃疸的發生,特別是未成熟兒,月齡越小發病率越高,一般可於重黃疸發生後12-48小時之內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吮奶無力、肌張力減低、嘔吐、不吃奶等癥狀,此時如及時治療,可以完全恢復。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癥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讓孩子的黃疸病情減輕,我們要提醒家長的是:在早期時我們要盡早給新生兒喂養,讓胎便盡早的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凈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多。怎樣看胎便是否排干凈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干凈了。另外一點就是要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判斷新生兒液體射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射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泄。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射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小兒黃疸的程度。
以上就是關於預防小兒黃疸該怎麼做的相關知識介紹了,希望可以幫助你們!(參考網站:太平洋親子網)
推薦閱讀
小兒黃疸有什麼癥狀
小兒黃疸是什麼 媽媽必知的寶寶黃疸常識
(責任編輯: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