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嬰兒佝僂病不是缺鈣而是缺維生素D

預防嬰兒佝僂病 什麼是佝僂病 哪些食物含維生素d

  佝僂病,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長著的長骨干骺端軟骨板和骨組織鈣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鈣化不全。本病多見於嬰幼兒,特別是3~18月齡。主要表現為生長最快部位的骨骼改變,并可影響肌肉發育及神經興奮性的改變,年齡不同,臨床表現不同。

  佝僂病早期見於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小嬰兒。多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如易激惹、煩鬧、多汗刺激頭皮而搖頭等。此期常無骨骼病變,骨骼X線可正常,或鈣化帶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鈣下降,血磷降低,堿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當病情繼續加重,出現PTH功能亢進和鈣、磷代謝失常的典型骨骼改變。6月齡以內嬰兒佝僂病以顱骨改變為主,前囟邊緣軟,顱骨薄,輕按有“乒乓球”樣感覺。6月齡以後,骨縫周圍亦可有乒乓球樣感覺,但額骨和頂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漸增厚,至7~8個月時,頭型變成“方顱”,頭圍也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樣組織堆積而膨大,沿肋骨方向於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可觸及圓形隆起,從上至下如串珠樣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顯,稱佝僂病串珠;嚴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稱手、足鐲。1歲左右的小兒可見到胸骨和鄰近的軟骨向前突起,形成“雞胸樣”畸形;嚴重佝僂病小兒胸廓的下緣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溝或郝氏溝。

  那麼孩子怎樣預防佝僂病呢?育兒專家提醒孩子多補充維生素D是預防佝僂病的最佳方法。維生素D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三面:

  1.母-胎轉運 胎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維生素D,尤其孕28周之後,胎兒體內25-(OH)D3的貯存可滿足生後一段時間的生長需要,因此,早產兒這一部分的貯備較少。

  2.自身合成 皮膚中的7-脫氫膽骨化醇(7-DHC),是維生素D生物合成的前體,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波長290~320nm),轉變為膽骨化醇,即內源性維生素D3,是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皮膚經日光照射產生維生素D3的量與日照時間、膚色、波長、暴露皮膚的面積密切相關。

  3.食物來源 天然食物中含維生素D很少,母乳含維生素D少,谷物、蔬菜、水果不含維生素D,肉和魚類含量很少。配方奶粉和米粉在加工時強化維生素D,嬰幼兒可從這些食物中獲得維生素D。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可預防的疾病,如果嬰幼兒有足夠時間戶外活動,可以預防發病。因此,現認為確保兒童每日獲得維生素D400IU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1.母乳喂養或者部分母乳喂養足月嬰兒,應在生後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IU/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後1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800IU/日;均補充至2歲。如果生長速度快,即便夏季陽光充足時,也不宜減量或停用維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鈣劑,但乳類攝入不足和營養欠佳時可適當補充微量營養素和鈣劑。

  2.非母乳喂養的嬰兒、每日奶量攝入小於1000ml的兒童,應當補充維生素D400IU/日。

  3.青少年攝入量達不到維生素D400IU/日者,如奶制品攝入不足、雞蛋或者強化維生素D食物少,應當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IU/日。

  兒科專家崔玉濤說,大家一定要記住"佝僂病"的全程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不是"缺鈣性佝僂病"!嬰兒其實并不缺鈣,母乳、配方粉能滿足正常嬰幼兒生長所需的鈣。但是純母乳喂養兒應每天接受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不要總談論補鈣。鈣補多了,除了產品可能帶來的問題,還可能出現便秘、腎結石等。

(來源:本站精選 www.99.com.cn 本文為本站精選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違者必究)

(責任編輯:小白)

文章取自網路:孕媽咪點點讚-育兒教養平台 » 嬰兒佝僂病不是缺鈣而是缺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