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長來說,給寶寶洗澡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但是,卻有不少家長存在著許多誤區,比如讓寶寶淋著花灑洗澡,在洗澡的過程中加熱水……
這些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小事,對寶寶可是有著很大的傷害。So,給寶寶洗澡,以下這5件事情家長們就別再做了!
1、沒有量水溫,直接給寶寶洗澡
許多父母或是家里的老人,都沒有用水溫計測量水溫的習慣。大多數都是憑手感覺,認為水面溫度適宜就可讓寶寶進行洗澡。殊不知,水面和水底的溫度有差異,如果僅憑手部感覺就將寶寶放入水中,很容易導致寶寶燙傷。
所以,為了能夠準確掌握水中的溫度,在家中常備一個嬰兒沐浴水溫計尤為重要。
2、沒有使用嬰兒沐浴露或洗發水
不少家長會認為寶寶平時不外出,洗澡的時候只用清水洗一洗就可以了。但事實上,清水只能沖洗寶寶身體表面上的污垢,對於身上附著的油脂,清水是無法沖洗干凈的。
因此,選擇一款專用的嬰兒沐浴露和洗發水,每周使用1-2次,不但能為寶寶進行更徹底的清潔,還能減少寶寶皮膚發炎、過敏等癥狀。
3、讓寶寶在水中逗留時間過長
玩水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天性,一些媽媽為了讓寶寶有個快樂的洗澡時間,都會讓寶寶在水中多玩一會。但由於天氣漸漸轉涼,在水中逗留的時間過長,容易讓寶寶生病著涼。
所以,給寶寶洗澡媽媽需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同時,洗完澡要用柔軟舒適的大浴巾迅速為寶寶擦干身上水分,涂好潤膚乳後穿上保暖舒適的秋季睡衣。
4、直接用花灑給寶寶沖澡
無論是天然氣熱水器亦或是電熱水器,都會出現水溫時高時低的情況。面對肌膚嬌嫩的寶寶,如果直接用花灑淋浴寶寶身上,極大可能會燙傷寶寶。因為寶寶并不像大人有一定的耐熱程度,也不會作出馬上躲開的反應。
這時,家長應為寶寶準備一款專用的寶寶浴盆。在寶寶洗澡前,調節好水的深度以及溫度。水溫在37-42攝氏度較為合適,而水深一般是寶寶躺下來,水的高度以不會碰到寶寶耳垂為準。
5、給寶寶洗澡時偶爾走開
很多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時,會偶爾外出拿一下毛巾、衣服或是接聽電話。認為短時間的離開,寶寶并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然而,很多意外的發生都是家長的不以為然。
因為寶寶的身體協調能力尚未成熟,一不小心摔倒就很容易導致溺水。所以,在給寶寶洗澡的過程中,不論是多麼著急的事情,都不能把寶寶單獨留在浴盆中。
育兒道路漫長且充滿挑戰,一點點小疏忽都會對寶寶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哦!
6種情況不宜給寶寶洗澡
一、打預防針後暫時不要洗澡
寶寶打過預防針後,皮膚上會暫時留有肉眼難見的針孔,這時洗澡容易使針孔受到污染。
二、遇有頻繁嘔吐、腹瀉時暫時不要洗澡
洗澡時難免搬動寶寶,這樣會使嘔吐加劇,不注意時還會造成嘔吐物誤吸。
三、發熱或熱退48小時以內不建議洗澡
給發熱的寶寶洗澡,很容易使寶寶出現寒戰,甚至有的還會發生驚厥;不恰當的洗澡有時會使皮膚毛孔關閉導致體溫更高,有時又會使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致使寶寶身體的主要臟器供血不足。另外,發熱後寶寶的抵抗力極差,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風寒引起再次發熱,故主張熱退48小時後才給寶寶洗澡。
四、當寶寶發生皮膚損害時不宜洗澡
寶寶有皮膚損害,諸如膿皰瘡、癤腫、燙傷、外傷等,這時不宜洗澡。因為皮膚損害的局部會有創面,洗澡會使創面擴散或受污染。
五、喂奶後不應馬上洗澡
喂奶後馬上洗澡,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被熱水刺激後擴張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這樣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其次由於喂奶後寶寶的胃呈擴張狀態,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嘔吐。所以洗澡通常應在喂奶後1-2小時進行為宜。
六、低體重兒要慎重洗澡
低體重兒通常指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寶寶。這類寶寶大多為早產兒,由於發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體溫調節功能差,很容易受環境溫度的變化出現體溫波動。所以對這類特殊的寶寶要慎重決定是否給以洗澡。
另外要注意的是,給寶寶洗澡除了寶寶本身的因素外,還應該受到周圍環境的限制。給寶寶洗澡時的環境溫度以26-28℃為宜,水溫在40-42℃。(參考網站:太平洋親子網)
(責任編輯: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