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爹娘的心頭肉。為了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父母多是從孩子零歲前就開始行動了———懷孩子前半年,丈夫就要戒煙戒酒鍛煉身體,妻子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等等。就連在酒桌上,“準備要生孩子”這個理由,也成了男性屢試不爽的擋酒詞。
妻子懷孕後,有條件的都要進行胎教: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等不一而足。有人開玩笑說,下一代的競爭,從娘胎里就開始了。
我國最早提出“胎教”一詞是在西漢初年,胎教發展至今,已經成了一個產業。然而,有專家對胎教提出質疑,他們認為:胎兒在子宮里面聽到的不是音樂只是聲音,“胎教”這個概念提法本身也是不科學的。支持方的專家,則拿出了接受胎教後,培養出12天就能側翻的超常兒的證據。
日前,保健時報記者深入采訪了胎教、產科、兒童教育等各領域的專家,他們對胎教或支持或反對,觀點鮮明,舉證充分。本報認為:忽視或者回避任何一方的觀點,都是對廣大讀者的不負責。
保健時報采訪的專家的稿件,都經過了專家本人的審核,相信已經充分代表了專家們的意見。在文章的篇幅等方面,我們也力求平衡。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有理,選擇靠自己。我們相信廣大讀者在看完本文後,會對胎教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并且根據自己的認知,做出理智的選擇。
胎教的提法是否科學
●正方:現在的胎教一詞延用自古代
“胎教一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萬鈁教授向記者介紹。
最早的時候,在西漢初年,賈誼在《新書》中就提到“胎教”這兩個字。到了魏晉南北朝和唐朝的時候,當時的醫書中已經有了“胎教”這一門類,說明胎教已經成了祖國醫學的一個門類。南宋時,名醫陳自明的著作《婦人大全良方》中,也有“胎教”的闡述。
古代胎教提出了“慎始”、“外像內感”、“寧靜即胎教”等說法。現在看來,這些提法和現代優生學的觀念也是基本一致的。和現代醫學觀念基本一致的還有“慎起居、慎勞作、慎飲食、慎房事、慎用藥”等方面。但古代的胎教也有其糟粕的一方面,比如孕婦佩戴美玉,胎兒出生就是上品等。
萬鈁教授介紹,現代的胎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胎教指的是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等具體的胎教方法。而廣義的胎教指的是孕期保健,即怎樣調適母體的內外環境,免除不良刺激。在孕早期主要是趨利避害,孕中期是合理飲食、保證營養,孕晚期則是注重自我監護。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胎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澤倫教授認為,現在所謂的胎教實際上是對胎兒生長發育的一個良好的維護與促進,用教育的概念來定義“胎教”,是沒有任何生物學基礎的。胎教本身不屬於教育的范疇。之所以還用“胎教”這一個詞,是因為從古至今,廣大老百姓都是這樣稱呼的,因此,就一直延用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