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體重的測量方法
胎兒身長
胎兒的體重是評估胎兒成長的重要依據,但是胎兒還在媽媽的子宮里,究竟醫學上是如何測量胎兒體重的呢?妊娠的前3個月,主要是透過測量胎兒頭部至臀部的距離來計算胎兒的身長(公分)。而隨著胎兒漸漸發育之後,從妊娠第15周開始則分別測量胎兒的頭圍(Head Circumference)或兩頂骨間之直徑(Biparietal Diameter)、腹圍(Abdominal Circumference)及大腿骨(Femur Length)的長度來判定胎兒的大小,再以此來推估胎兒的體重(克)。由於測量胎兒的身長結果誤差較大,例如胎兒卷曲的姿勢、骨架的大小都可能造成結果的誤判,因此,醫學上會以體重而非身長作為評估胎兒成長的依據。
準媽咪子宮底高度及體重變化
準媽咪以仰臥的姿勢,讓醫師利用量尺來測量準媽咪子宮底(靠近準媽咪胸骨下方的位置)到恥骨聯合上緣的長度(FSD, Fundus to Symphysis pubis Distance),藉以推估胎兒的成長情況,在懷孕達20周以上時,妊娠周數通常會與此距離相當。有些醫師也會測量媽媽的腹圍:以橫向的方式測量腹部最高的部位,但是因為每位準媽咪的腹圍差異大,因此,比較建議準媽咪在家定期自我測量即可。
此外,準媽咪的體重變化也是重要的參考數據之一,特別是當胎兒的體重出現異常情況時,可以透過準媽咪的體重變化找出可能原因。
妊娠的前3個月,主要是透過B超測量胎兒頭部至臀部的距離來計算胎兒的身長(公分)。
影響胎兒體重估測的三大因素
醫師一般上是利用B超來估測胎兒的體重,再將結果與過去的統計資料(胎齡與體重估測表)做比對,由於選擇使用比對的數據庫不同,再加上胎兒的姿勢、先天遺傳的因素,以及所使用的B超儀器的精確度,都會影響醫師對胎兒體重的判讀。也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天到不同的醫療院所做產檢,測量出來的胎兒體重也不會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