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多喝湯 未必能補充營養
湯里90%多是水分,還有少量的溶出的無機鹽(如鉀、鈉等)、氨基酸、脂肪及含氮浸出物如嘌呤、核苷等。可以說肉湯里的營養含量還不到肉原料的10%能旺盛,出汗量和尿量增多,乳汁中大於80%都是水分,水分不足會使乳汁減少。
另外,如果多食補品又不食蔬菜、水果,會使大便燥化而干澀結滯,不易排出。因此,產婦應注意多飲湯水和多采用帶湯的菜肴,如蛋湯、排骨湯、雞湯等,既有利於乳汁分泌,又有潤腸作用。
產後科學喝湯小貼士
產後科學喝湯貼士一:不宜在產後大量飲湯
產後1-2天內機體組織中潴留的水分迅速返回循環,使血容量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大量飲湯會加重心臟、腎臟的負擔。同時,新生兒需乳量少,而多飲湯有催乳作用,可導致乳汁淤滯而引起乳房脹痛,若處理不當易發生急性乳腺炎。因此,分娩後一周內產婦飲湯宜適量。
產後科學喝湯貼士二:產後補血別靠大量喝湯
產婦喝湯要適量,一天喝2-3碗就足夠,可多選擇帶湯的菜肴,如魚湯、去皮雞湯、羊肉湯、牛肉湯、瘦肉湯、雞蛋湯等,既可補充水分,又可攝人營養,還能促進乳汁分泌,保證母乳喂養的順利進行。另外適當進食一些如阿膠、紅棗、紅糖、豬肝、豬腰等對補血很有療效,坐月子期間可吃3-5次。
產後科學喝湯貼士三:不宜飲高脂肪濃湯
飲高脂肪濃湯,例如老母雞湯、豬蹄湯、肥排骨湯等,易產生油膩感,影響食欲,并導致發胖。還有嬰兒對高脂肪乳汁不能很好吸收而易引起腹瀉。因此,產婦應飲蛋花湯、魚湯、豆腐湯、瘦肉湯、蔬菜湯、面湯及米湯等,以滿足母嬰對營養素的需要。
新媽媽產後喝什麼湯?
鯽魚鮮湯
原料:鮮鯽魚500克,通草6克,精鹽些許。
制作:先把新鮮鯽魚去鱗、除去內臟,再加上通草煮湯,每天吃魚喝湯2次,連喝3-5天。
功效:鯽魚能和中補虛,滲濕利水,溫中順氣,具有消腫、利水、通乳之功效;通草也可通氣下乳,與鯽魚相配時效果更佳,但鯽魚湯宜淡食。
赤豆鯉魚湯
原料:赤小豆100克、鯉魚1尾、鹽少許
制作:
1、將鯉魚洗干凈,去腮、鱗、內臟。
2、將赤小豆洗干凈,將鍋置於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入赤小豆、鯉魚,用文火烹煮至熟爛。
3、最後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鯉魚有通水、通乳的功效,赤小豆有通乳、清熱利水、消腫的作用。這道湯水有健脾、活血、通乳的功效,是產婦下奶通乳的優質選擇。
(責任編輯:劉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