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是新生兒和外界唯一的溝通方式,媽媽要努力讀懂寶寶哭聲里的密碼。
新手媽媽最怕新生小BB哭了,寶寶一哭,媽媽心都碎了。遇上那種整夜哭的“夜哭郎”,媽媽更會急得束手無策。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護師趙曉h介紹,其實新生兒哭鬧可不是為了為難家長。因為不會說話,哭鬧是新生兒和外界唯一的溝通方式,所以,讀懂寶寶哭聲里的密碼,是每一個媽媽必做的功課。
新生兒哭鬧分為三種:生理性需求哭鬧、病理性哭鬧以及心理性哭鬧,分辨不同的哭鬧原因,媽媽才能讀懂寶寶哭聲里的密碼。
一、生理性需求哭鬧
生理性哭鬧,是指孩子因為生理的需求而哭,比如餓了、尿布濕了、喂養不當等。如何辨別寶寶是哪種生理性哭鬧呢?
如果是餓了,寶寶會有一些動作信號來表達。比如咬手指、扭動脖子、吸吮的嘴部動作,如果寶寶是非常餓時,通常會大哭。這時候,家長只需要按時喂養,滿足需求即可。
如果尿布濕了,寶寶可能也會哭,同時還會不安地扭動。這個時候,家長應及時更換尿布,并用清水沖洗干凈皮膚褶皺處即可。
如果喂養不當,比如由於喂奶過多或過早添加淀粉類食品,或嬰寶寶吸入空氣過多,也會引起寶寶哭鬧。這時,寶寶由於胃部膨脹,可能會出現嘔吐。媽媽要減少奶量,并及時清除嘔吐物,防止誤吸。
二、病理性哭鬧
常見的病理性哭鬧主要有發熱、感冒堵塞鼻腔呼吸、腸絞痛、腸套疊、疝氣等。
1。發熱:這時,寶寶通常面色潮紅,嘴唇干燥,身體皮膚溫度有些“燙手”,沒有出汗。如果發現寶寶活力不佳,哭聲略沙啞,并比平時弱,要幫寶寶測量體溫,如果過高,應及時就醫。
2。鼻腔呼吸不暢的哭鬧:如果寶寶哭鬧時總是張嘴呼吸,并可見鼻腔分泌物,就可能是鼻腔呼吸不暢,可以在喂奶前滴一兩滴生理鹽水沖洗分泌物。
3。腸道問題引起的哭鬧:如果寶寶面色蒼白,總是有間隔的一陣大哭,而且有嘔吐發生,或者會有果醬樣的大便,可能是寶寶的腸道發生了問題,需及時就醫。
4。疝氣哭鬧:如果寶寶哭鬧時可以看到肚臍凸起包塊,或是腹股溝有包塊出現,但停止哭鬧時,這些又消失,就有可能是疝,可能會導致腸子梗阻,一定要及時就醫。
5。腸絞痛綜合征:寶寶在一天中劇哭的時間可能會達3小時以上,一周內可能發作3次,多出現在傍晚和夜間,發作時腹較脹、腹肌張力較高,腿向腹部彎曲。此癥多在出生3個月後減輕或消失。處理時可減少喂奶次數,不要一哭即喂,發作時將小兒俯臥,放一熱水袋在腹下部(注意水袋溫度不要超過50℃,防止燙傷),如果不見效,應及時就醫。
三、心理需求哭鬧
很多家長以為寶寶小,不會有情緒,但其實,新生寶寶也會鬧鬧小別扭,要媽媽爸爸抱抱。“剛出生的寶寶需要抱抱,是因為他們需要被包圍的安全感。”幾個月以們越來越依賴爸爸媽媽的懷抱,這是他們對父母的身體熟悉,產生了信賴感,需要尋找到情感安慰,得到愛,所以不要忽視寶寶們的情感,要按需抱抱。
小編提醒,也不可過多抱抱,養成依賴大人的習慣,當抱抱緩解了他們的不安情緒後,就要試著把他們放回小床里,自己玩耍。
寶寶哭鬧不止該怎麼辦
1、襁褓法:有人認為緊緊包裹起來會讓嬰兒哭得更厲害,其實不然。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中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來,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嬰兒也有技巧,不要把嬰兒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蠟燭包”。應該盡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而把腿放松,否則會影響嬰兒髖部發育。
2、側臥法:嬰兒哭鬧時,許多爸媽習慣把嬰兒仰抱,但仰著會讓嬰兒有一種往下掉的感覺。
做法:安撫嬰兒時,不要讓嬰兒的臉對著媽媽的胸口,聞到母乳的味道會讓嬰兒更容易哭鬧。正確的方法是讓嬰兒臉朝外,側臥,讓嬰兒回到在母體中時最傳統的姿勢。
3、噓聲法:嬰兒在媽媽肚子里的9個月,無時無刻都存在著聲音——媽媽的心跳聲,腸胃蠕動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還有來自外界的各種各樣豐富的聲音。
做法:在嬰兒耳邊不斷地發出“噓”聲,嬰兒哭得多大聲就噓得多大,這同樣能讓嬰兒迅速安靜下來。在嬰兒的語言里,噓聲就表示“我愛你”。
4、搖晃法:嬰兒在充滿羊水的子宮里時,其實一直都在晃動著,無論媽媽是在走路,坐著看電視或是睡覺時翻身,1天24小時都在晃動著。
做法:有節奏的晃動對嬰兒非常管用,會讓嬰兒感覺非常舒服和放松。爸媽在搖晃嬰兒時注意強度要適當,不能過於激烈,特別要小心嬰兒的頭部。
5、吮吸法:嬰兒在預產期前3個月就開始練習吮手指了。吮吸不僅能緩解嬰兒的饑餓感,更重要的是會激活大腦的鎮靜神經,將嬰兒帶入深層次的松弛狀態。
做法:要提醒年輕媽媽的是,給孩子吮吸奶嘴時,不要把奶嘴掛在嬰兒脖子上,以免傷到嬰兒,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
6、古時妙方引用
(1)抱著裸露的嬰兒,讓嬰兒的皮膚與媽媽的皮膚親密接觸。這種無阻礙的皮膚與皮膚之間的接觸可便寶寶得到極大的放松,將成為媽媽珍藏一生的美好記憶。
(2)把嬰兒放在布兜里,背在身上,同樣可以安撫嬰兒的情緒,對媽媽來說也是一個容易且愉快的照顧嬰兒的方法,同時媽媽還可順帶做家務。
(責任編輯: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