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肢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者腫脹等癥,稱為產後身痛。本病發生的機理.主要是產後氣血虛弱,經絡失養,或寒濕之邪乘虛侵入機體,使氣血凝滯而致。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血虛、腎虛、血淤、風寒等四種類型。
血虛型:產時失血過多;產褥期遍身關節痛。肢體酸楚麻木,伴失眠健忘、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腎虛型:產後腰背酸痛,肢軟無力,伴頭暈耳鳴、夜尿增多、舌質淡苔白、脈細。
血淤型:產後遍身關節疼痛,多伴有小腹疼痛拒按、惡露不下或下而不暢、面唇紫黯、舌質紫有淤斑、脈沉澀。
風寒型:產後不慎感受風寒而周身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甚至腰背強痛,兩足難於著地,伴惡風畏寒、舌淡苔白、脈浮細或緊。
1.產後骨痛湯
當歸、熟地、雞血藤、黨參、黃精、牛膝、川斷、寄生各30克,狗脊10~15克,老母雞1只。將上藥用布包與去內臟、洗凈的老母雞同煮,不放鹽,吃肉喝湯。
可溫補肝腎、補益氣血。適用於產後血虛之身痛。
2.蔥白紫蘇飲
蔥白100克,紫蘇葉9克,紅糖50克。先用水煎蔥白、紫蘇葉,再沖紅糖溫服。每日1次,連服3~5天。
可疏風散寒。適用於產後外感寒邪之身痛。
3.當歸黃芪羊肉湯
當歸30克,黃芪3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將羊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用紗布包好,同放沙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燉至羊肉爛熟,去藥包,調味後吃肉喝湯。每日1 次,連服4~5日。
可養血益氣、溫經通絡。適用於產後血虛之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