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內,出現持續發熱不退,或突然高熱寒顫,并伴有其它癥狀者,稱為產後發熱。
本病的產生,多因產後氣血虧虛,腠理不密,衛外不固,外邪乘虛而入;或因產後惡露不盡,淤血內阻;或因血虛陽無所附,浮越於外。
此病可分為感染邪毒、血淤、外感、血虛四種類型。治療上應選用以清熱解毒、活血化淤、養血祛風、補益氣血為主的
食療藥膳方。
感染邪毒:灼熱寒顫;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多或少,色紫黑如敗醬,有臭味:煩躁口渴;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血淤:寒熱時作;惡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塊;小腹刺痛拒按:口干但不欲飲;舌紫黯或有淤點;脈弦澀。
血虛:產後失血較多;身有微熱;自汗;頭暈目眩;心悸少寐;腹痛綿綿;手足麻木;舌質淡紅,苔薄;脈虛稍數。
外感:產後惡寒發熱,頭痛,肢體疼痛,無汗,或見咳嗽,流涕,舌苔薄白,脈浮。
1.參芪當歸羊肉湯
人參10克,黃芪30克,當歸身10 克,羊肉500克。將羊肉切塊,加水適量煮湯,然後加入黃芪、當歸、人參,以文火煎煮1小時,去當歸、黃芪,喝湯吃肉。每日1次。
可氣血雙補。適用於產後血虛之發熱。
2.蔥豉小米粥
蔥白2根,淡豆豉6克,荊芥6克,小米50克。先將小米用水淘凈後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煮沸後加入蔥白、豆豉、荊芥,再煮至米爛後即可食用。每日1劑,連服7日。
可疏風解表。適用於產後外感發熱。
3.地丁敗醬糖茶
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敗醬草30克.紅糖適量。上面藥物加水7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渣,加紅糖適量,溫服。每次200毫升,每日兩次。
適用於產後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