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部分媽媽可能要受罪了—坐月子的媽媽。
趕上了這麼個季節坐月子,也是不能更同情了。
為啥?不是因為熱,更不是因為曬。而是那些美其名曰“為媽媽好”的中國式坐月子陋習。
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吹空調?不能開窗?不能吃水果?……
這些“不能”放在夏天,簡直就是滿清十大酷刑。
之前有位上海媽媽夏天月坐月子。家里人認為產後身體虛,應該“捂月子”,不讓開空調、不讓通風、甚至蓋棉被……
很快,產婦出現中暑現象,家人又處置不當,最後發展成熱射病。送到醫院時已經意識模糊,體溫超過了42℃!
這位媽媽因為多器官衰竭,最終搶救無效死亡,留下了出生僅10天的孩子……
因同樣的原因,導致產後媽媽昏厥中暑更是很多。為了姐妹們少受罪,為了清涼舒服坐月子,在今年悲劇還沒發生前,是時候再糾糾錯了。
1、坐月子不能洗澡洗頭?
婆婆:坐月子不能洗澡洗頭!容易濕邪、寒邪入體,後半輩子就等著偏頭痛、關節痛吧!
媽媽:一個月不能洗澡、洗頭,冬天湊合湊合還能過去,這夏天都來了,一個月不洗澡你知道後果是什麼嗎?臭的自己都嫌棄呀!!
不洗澡,皮膚容易發炎!傷口還會感染呢!
分娩時要出大汗,產後也常出汗,加上惡露不斷排出和乳汁分泌,身體比一般人更容易臟,更易讓病原體侵入,因此產後講究個人衛生是十分重要的。
產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了就可以洗澡洗頭。
順產如果有側切或者撕裂傷口,建議順產媽媽4天內暫時別洗澡,但可以擦浴和洗頭,傷口愈合後(通常1周內)就可以淋浴;
剖腹產在傷口長好後(通常需2周)可以洗澡,期間也可以擦浴和洗頭(注意腹部傷口,可以用保鮮膜遮住傷口);
不要盆浴!擔心會讓細菌進入陰道引起感染。
洗頭注意及時吹干。
2、坐月子不能吹空調?
婆婆:吹空調會導致寒氣入侵,停留在關節和頭部,容易引起疼痛和風濕。
媽媽:這年頭,夏天沒有空調簡直要人命啊!產婦也是正常人,夏天當然會很熱啊!在炎熱的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因為不吹空調造成產婦中暑及死亡的病例告訴我們:坐月子是可以吹空調的。
大熱天不開空調,不僅大人容易出現高熱等產褥中暑!小寶寶也很煩躁,容易得痱子、熱疹等病。但要注意:
空調不能直接對著人吹,溫度不能過低,一般溫度調到25—28度之間比較適宜,不能讓室內外溫差太大。
最好穿長衣長褲,注意手腳的保護。
注意開窗換氣,可以在開機3小時左右關機,隨著房間慢慢變熱再開窗,讓空氣對流,使得新鮮空氣進入。
3、坐月子不能開窗?
婆婆:坐月子怕風,不能開窗!還得捂得嚴嚴實實的。
媽媽:整天待在屋里已經夠憋屈了,還不能開窗透氣,這是要與世隔絕,悟道升仙啊……坐月子期間最忌諱空氣不流通。
比如門窗緊閉、不換氣,這樣只會讓室內空氣混濁、衛生環境差,此時產婦和寶寶抵抗力都很弱,很容易使產婦、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夏日里門窗緊閉,群身包o,還會引起產婦中暑,實不可取。
正確做法是:每天通風2至3次,保證休養室清潔干凈、陽光充足、空氣流通。但應避免穿堂風。
4、坐月子不能吃水果?
婆婆:水果水氣大,產後不能吃!水果又冷又硬,對牙口不好!
媽媽:夏天正是吃水果的好時候,看著周圍的人大快朵頤,簡直是對產婦的挑釁!
夏天坐月子能吃的東西很多,特別是水果,水果中有大量的維生素,對於新媽媽的精神恢復是大有好處的;水果中的水分和纖維素、果膠可以防止便秘;夏天產後適當地吃些水果,還能防止中暑。
但不是每一種水果都適合新媽們的,比如:
不要吃太多偏寒涼性的水果,比如梨、西瓜等。特別是產後的最初幾天,脾胃虛弱。
可以在飯後或兩餐間吃,減輕消化道負擔。
不吃剛從冰箱拿出來的水果。
5、坐月子不能吃/喝涼的食物?
婆婆:產後腸胃功能脆弱,吃涼的會傷脾胃,鬧肚子。
媽媽:看著你們一個個吃雪糕,忍不住啊!看著你們一碗碗喝冰鎮綠豆湯,忍不住啊!
冷飲并非所有新媽媽的禁忌,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炎熱的夏季,進食冷飲有利於降溫消暑,如果產前習慣於吃冷涼食物、喝冷飲,腸胃能夠良好適應,那坐月子時也可以適量地少食一些。
一定要注意衛生!不要貪食!
對於產前無冷食習慣的新媽媽,或產前腸胃功能欠佳或有疾病發生的新媽媽,則最好完全避免冷飲。
說實在的,以上這些,我都不能忍受,你呢?
但要想“科學坐月子”,說起來容易,實施起來確實要困難很多。
因為一旦你有違傳統的月子法,身邊就會有很多七大姑八大姨,特別是婆婆現身說法:
“你不好好坐月子,別看現在沒事,以後就會落下月子病,陪伴你終生”“現在無所謂,將來老的時候你就後悔了,關節疼、頭疼,麻煩全找上來!”…
這讓很多媽媽不敢不從,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婆媳關系往往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著忍忍也就過去了。
所以,你必須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要科學坐月子,讓那些莫名其妙的月子陋習都見鬼去。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這個權利還是要爭取的!
希望夏天坐月子的媽媽,都能順利度過此劫!
那麼,想要科學坐月子,產婦該怎麼做呢?
1、注意休息
休息是坐月子的頭等大事。產後一定要在家里靜養,注意睡眠,不要讓自己過度疲勞,但也要注意不要整個月都躺在床上。通常,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二天,產婦就應該下地走動,活動身體,有助於產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