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結婚後沒有馬上要孩子,是想趁著年輕多玩幾年,好好享受浪漫的二人世界。可惜好景不長,幾位同事挺著肚子在我面前晃來晃去的那份神氣,刺激著我的視覺神經,好像她們肚子里懷的不是孩子而是寶藏。就連比我晚結婚的同事居然也不甘落伍。我內心那一絲做母親的渴望終於被撩撥成一股強烈的沖動。於是,我決定要一個孩子。
經過細心的醞釀,我終於懷上了孩子,我的喜悅如同春日的花香在空氣中彌漫著,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親朋好友。但初時的興奮之後,煩惱也接踵而至:早孕反應令我真切地感受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滋味;日漸隆起的腹部向周圍人宣告了孩子的存在,雖然獲得了家人更多的關心和呵護,但行動的不便及身體的不適也更加明顯。
隨著預產期一天天地臨近,許多的煩惱和不便如同夢魘般終於過去或習慣了,但惟有一件事卻不時糾纏著我,那就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分娩。
我怕痛是出了名的。丈夫一直希望我能選擇自然分娩,而不是剖宮產。理由很簡單,天地萬物應遵循自然之道。但電視劇、電影里重復了千百遍的鏡頭卻早已在我腦海里牢牢定型。女主角們躺在產床上撕心裂肺、痛苦掙扎的一幕總讓我不寒而栗。所以,我一直認為丈夫是“坐著講話腰不疼”。
“自然分娩的那份疼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如同身處煉獄,你將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有時即使你精疲力竭,也不一定就能將孩子生下來,最終還是得挨一刀。”閨中姐妹里的“過來人”總是這麼跟我講。
權衡利弊後,我還是決定選擇剖宮產。雖然丈夫搬來很多醫學書告訴我說自然分娩有多少益處,但對疼痛的那份恐懼讓我無暇去想那麼多了,我決心已定。
“孩子是什麼模樣呢?”預產期在我如此想像中一天天臨近。直到有一天,我感覺到似乎胎兒在里面掙扎著要出來,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新生命的力量和它帶給我的疼痛,這就是預示著孩子即將來到世間的子宮收縮。我住進了醫院,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在住院後的第二天,由於宮縮頻率增加,醫生征詢我用什麼分娩方式,我語氣堅定地說要剖宮產。醫生要我們考慮清楚,稱剖宮產盡管是相對簡單的大手術,但也可能會因為麻醉而影響到母體和胎兒的健康甚至生命,手術中可能有大出血的意外,手術後可能有感染等術後發癥等等。盡管醫生補充說發生手術意外的可能性較小,但醫生那種嚴肅的語氣,還是讓我猶豫了。
經過醫生的一番耐心解釋,丈夫和我達成了一致意見,先盡量自然分娩,如果實在不行,就改為剖宮產。
計劃真的不如變化快。我本已平靜的心又被攪亂了,我再也沒有心思去想像孩子的模樣,而更多的是擔心生產時的疼痛。如果沒有順利生產會不會令孩子缺氧呢?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會出生呢?如果半夜三更時怎麼辦呢?……入夜,我在床上輾轉反側,那一陣又一陣的宮縮似乎更顯疼痛。醫生要我做好隨時生產的準備。我忐忑不安地等待著。
終於,我感覺到有一股熱乎乎的液體從陰道里面流出來,我立即被安置在產床上,醫生和護士各自忙著準備接生用具,有醫生分開我的雙腿并將它抬高固定在產床兩邊的支架上。我感覺自己如同一只已洗刷干凈而等待宰殺的羊羔,身不由己,只希望這一切快點過去。
與此同時,一陣又一陣的劇痛從下腹順著每一條經絡擴散至全身。剎那間,我感到似有重物猛擊我的胸腔,撕心裂肺般的劇痛令我窒息。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懼將我籠罩著,我大聲叫喊著,似乎這樣能令疼痛減輕些。我就這樣折騰著,雙手緊緊地抓著床單,如同溺水的人抓著了救命的稻草,一陣又一陣的劇痛如浪潮般一次又一次地將我羸弱的身軀拋向巖壁,似要將我摔得粉碎。醫生一再要我忍住,還教我如何向下用力屏氣,但此時的我哪還顧得了這麼多!我下意識拼命咬牙堅持著,豆大的汗珠從我的身上滾落下來……
漸漸地,我感覺到疼痛似乎減輕了些,但下腹的酸脹感卻越來越重,明顯有東西堵在我的下身。“胎兒快出來了,再用點力。”有醫生在催促我用力,也許是因為意識到一切將要結束,精疲力竭的我積攢起所有的力氣,猛地用勁,突然,我感到下腹一空,有東西從里面滑出來了。“孩子生下來了。”我近乎虛脫,一切思維都沒有了,大腦一片空白。過了一會兒,醫生托著一個小東西放到我的眼前。“瞧,一個大胖兒子。”但我的雙眼一片模糊,只是無力地點點頭。
丈夫跑進來,緊緊地抓著我的手,并輕輕拭去我額頭的汗珠。看著他關切的面容,聽著兒子嘹亮的啼哭,我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與自豪,盡管疼痛并沒有完全過去。
看到孩子一天天健康地長大,我感到很欣慰,盡管生產時受了不少苦,但我覺得很值。
我有時也會想,如果當初選擇了剖宮產,一切又會是什麼樣?
醫生點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隨著腹中小生命降臨人世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每位年輕的準媽媽差不多都會有同樣復雜的心情,既有喜悅,又有無法抗拒的擔心和憂慮:生孩子會不會很痛?究竟該選擇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
寶寶出生,無非兩種方式,即自然分娩和剖宮產,至於哪種方式更好,目前還不能一錘定音,只能說各有利弊,因人而異,適合自身條件的分娩方式就是最好的。至於怎樣判斷哪種方式最合適,就需要綜合考慮母嬰的生理狀態及其在分娩過程中的變化,在產科醫師指導下做出最好的選擇。僅僅是因為害怕疼痛或者是處於擔心孩子的安全而盲目地要求剖宮產是不科學的。
一般來講,對於身體沒有太大異常的產婦,臨床上主張首選自然分娩,因為自然分娩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理過程,相對於母嬰健康安全來講應該是一種最佳分娩方式。首先,對於母親來講,自然分娩出血較少,產後恢復快,很少出現產後并發癥;其次,對於嬰兒也相對安全,而且有利於孩子出生後神經精神系統的發育。因為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胎兒要受到子宮、產道適度的壓力刺激,軀體有節奏地被“擠壓”,這些刺激信息被外周神經傳遞到胎兒中樞神經系統,形成有效的組合和反饋處理,使胎兒以最佳的姿勢和最小的阻力順應產道運動,直到出生。這個生理過程就是小寶寶出生前感受到的來自媽媽的最後一份“關愛”,對於寶寶的大腦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同時來自產道的“擠壓”還能幫助寶寶肺部擴張、排除呼吸道的液體,利於產後正常呼吸。
相反,剖宮產有可能導致產婦失血較多、產後恢復慢,腹部刀口的疼痛影響母親的產後哺乳,而且剖宮產還容易引起腹腔粘連等產後并發癥。再者,剖宮產生出的寶寶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生後肺部擴張功能不好或呼吸道內有液體的殘留,往往出現產後窒息,導致大腦缺氧;同時寶寶大腦缺少生產過程帶來的物理壓力和感覺刺激,沒有經過觸覺和本體覺的學習,最終導致以後在發育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感覺失調。調查發現,所有表現感覺失調障礙的兒童中,屬於剖宮產出生的占七八成,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
因此,對於大多數正常產婦來講,自然分娩更有利於保障母嬰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而剖宮產只是作為少數不適合自然分娩產婦的補救措施。但是,這并不排除剖宮產在特殊情況下具有的獨特優勢,例如產婦骨盆、產道異常,胎兒無法從陰道娩出,或是分娩過程中胎兒情況出現異常變化,急需短時間內結束分娩等情況下,剖宮產往往是最佳選擇。事實上,分娩過程中“險象叢生,瞬息萬變”,親臨其境的每位產科醫師幾乎都有同樣的切身體會。因此,只有仔細觀察分析母嬰情況的瞬息變化,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方能保證母嬰的生命健康萬無一失。
至於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則幾乎是所有即將做媽媽的年輕女性所要面臨的“痛苦折磨”。有資料顯示,大約50%產婦分娩時經歷的疼痛是無法忍受的。那麼,選擇自然分娩是否就注定要經受那“撕心裂肺”的疼痛?事實并非如此。目前許多醫院已經開展了無痛分娩,基本實現產婦完全感覺不到疼痛或者只有輕微的、可以忍受的疼痛,讓年輕媽媽在享受初為人母之快樂的同時,不再有軀體之痛。
分娩時的疼痛主要由子宮收縮和產道擴張引起,但是以下因素可能加重疼痛的程度:產婦精神過度緊張、產時體力消耗過度、產婦肥胖或胎兒過大等。因此,產婦應精神放松,避免因過度緊張、恐懼而加重疼痛,同時盡量與醫生、助產士多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在分娩過程中積極配合。分娩鎮痛的方法也很多,具體采取哪種鎮痛方法應由產婦和家屬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出要求,并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執行。
怎樣才能使產婦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自信心,以減輕分娩中的疼痛呢?對此專家提出以下建議:首先,產婦應在分娩前了解整個正常的分娩過程,并到產前門診咨詢,估計自然分娩時可能出現哪些問題,有哪些可以采取的措施;其次,要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質準備,包括要求丈夫、助產士陪伴分娩以及調整產前產時的飲食和休息等;最後,還應注意懷孕期間的營養平衡,預防身體過於肥胖和胎兒過大。這樣,對分娩過程有個科學的認識,做到有備無患,變被動為主動,生孩子就不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了。
(責任編輯:實習劉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