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
鷓鴣又名中華鷓鴣,是鳥類的一種,體形似雞而比雞小,羽毛大多黑白相雜,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狀白斑更為顯著。成年的鷓鴣全長約30厘米,體重約300克左右,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叢或灌木叢中。雄性鷓鴣好斗,叫聲特殊,有人擬其音為“行不得也哥哥”。鷓鴣以谷物、豆類和昆蟲為食。3至6月間繁殖,在草叢或灌木叢中做巢,每窩產卵3至6個,多時七八個,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鷓鴣肉味在雉雞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也可作斗禽。分布於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
鷓鴣是中國南方常吃的一種野禽。 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南人專以灸食充庖,云肉白內脆,味勝雞雉”。福建的諺語: “山食鷓鴣肉,海食馬鮫(jiāo)d(kuài)”。可見在中國南方很早就有食用鷓鴣的習慣。在廣州,病人痊愈後多以沙參、肉竹、杞子、桂圓肉等與鷓鴣同燉,據說有滋補的功效。廣西邕寧、崇左、桂平、博白一帶,鷓鴣的產量甚多。在福建,從海岸直至閩西山地,到處可以遇到。
鷓鴣的營養價值
鷓鴣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且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和較高的鋅、鍶等微量元素,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鐵、鉀等多種礦物質。具有壯陽補腎、強身健體的功效,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滋補佳品。
鷓鴣的功效與作用
鷓鴣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心經;能利五臟,開胃,益心神,補中消痰。
民間把鷓鴣作為健脾消疳積的良藥,治療小兒厭食、消瘦、發育不良效果顯著。婦女在哺乳期間食用鷓鴣,對促進嬰兒的體格和智力發育具有明顯效果。可治貧血和消除眼疲勞、增進人體機能、防風濕和神經疼、消炎鎮痛、退熱消痛、營養滋補、消退老年斑,使皮膚光潤、治療婦女痛經和不孕等癥、治療失眠和神經衰弱、治療頭暈和高血壓、治療老年哮喘、防止孕婦流產、補虛勞、強筋骨、防止動脈硬化、防止毛發脫落和變色、防腰、腿痛、治男性陰囊濕疹、治療小兒生瘡生癩、治胃痛、治癤子、治療閉經、治麻疹、治虛勞、治療泌尿系結石、治凍傷、治癬、治疳積。
孕婦可以吃鷓鴣嗎?
可以吃。
懷孕期可以吃鷓鴣肉。可以放少量姜絲燉湯服,營養價值高,也可以加山藥、蓮子燉湯,有健脾胃的作用。
產婦可以吃鷓鴣嗎?
可以吃。
婦女在哺乳期間食用鷓鴣,對促進嬰兒的體格和智力發育具有明顯的效果。
(責任編輯: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