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產後,身體會有各種異常現象,最常見的就是月經異常,那么造成產後月經異常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產後月經那些事,很多媽媽都不太了解,一不小心就踩中誤區。比如,有些媽媽產後出現陰道出血以為來月經,殊不知那是惡露;有些媽媽聽從老人家的說法,以為來月經後母乳沒營養,早早的給寶寶戒奶;有些媽媽以為產後月經還沒來就不會懷孕,沒想到卻意外中招了……
產後來月經的種種錯誤認識,
坑了一個又一個新手媽媽,
新手媽媽是時候認清這些誤區了。
誤區1:
產後第一次出血就是來月經
產後出現陰道出血,很多新手媽媽誤以為月經復潮,其實并非百分百是來月經。因為除了來月經之外,還有排卵性出血,子宮功能不良引起的出血以及惡露等情況,都容易讓媽媽們誤以為是月經。
誤區2:
來月經後母乳沒營養,要戒奶
聽老一輩說,哺乳期來月經,母乳就沒有營養了,要給寶寶斷奶。
這種說法并不科學。一般而言,產後4個月內母乳質量最好。月經來潮後,雖然乳汁比平日濃縮,所含脂肪減少,蛋白質增多,但這種乳汁對寶寶并無害處。為了避免乳汁濃縮和成分改變,媽媽在月經期可多喝點開水,多吃些魚類、牛奶、禽肉和菜湯等。產後4個月月經來潮也不必斷奶,若奶量不夠,可添加牛奶和米糊等輔助食品。
產後第一次大姨媽什麼時候來?
其實,這個時間每個人都不一樣,有早有晚,它跟年齡、是否哺乳、卵巢恢復等情況有關。一般來說,沒有哺乳的媽媽會比哺乳的媽媽早。
不喂奶的新媽媽,大部分產後3-4個月內就恢復大姨媽了。而堅持母乳喂養的媽媽,大約在6個月後,甚至1年後才來。
量多量少不規律了,正常嗎?
恢復排卵前,卵巢雌激素分泌過多,刺激子宮內膜增生,脫落時就會使出血量增多,或因身體虛弱、產後大出血、產後抑郁這些情況而導致量變少。
新媽媽本來身體就比較虛弱,加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照顧孩子,所以較早恢復大姨媽時,剛開始幾次的生理周期不是很規律,不過慢慢就會恢復。
產後經期如何做到溫暖呵護呢?
產後生理期避免冷飲
在產後,媽媽身體相當長一段時間身體都在恢復,在生理期應當注意避免飲用過多的冷飲,在經期飲用冷飲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刺激身體,甚至造成痛經的情況發生。媽媽們生理期的前幾天可以多吃點麻油豬肝,幫助廢血排出。
多食用蔬菜水果和熱湯水
另外,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要多吃,要戒掉挑食的習慣。不喜歡吃蔬菜水果,會導致身體營養不均衡,影響身體健康。所以為了有個良好的身體,可不要挑食。
媽媽們可以飲用些讓生理期更舒適茶飲:桂圓紅棗茶、養生茶、貞味丹蔘、紅糖姜水、黃耆枸杞茶、玫瑰花茶等暖脾胃的熱湯水,緩解子宮寒涼哦。
不要太情緒化
媽媽照顧小寶寶常常覺得疲憊,難免心情不佳,尤其是生理期情緒起伏不定,波動較大,但是也不要縱容自己亂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會擾亂經期,也很傷肝臟,還會減少乳汁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