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病一:陰道炎
說起陰道炎,相信女性們都不陌生,在都市生活中,它都成了耳熟能詳的名詞了。因為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而且發病率較高。雖說這種炎症比較好治療,康復得快,但有造人計劃的親們,也要提防注意。它會給孕媽帶來很多煩惱,甚至影響胎寶寶的健康成長。
也許你會好奇,一向身體健康的你,為什麼會無端白事地招惹上它。其實,陰道炎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外界的感染。譬如說是親們平時不小心接觸到了被感染的公共座便器、浴盆、浴池、毛巾,使用了不干凈的衛生紙等都可能造成感染。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親們自身的代謝物、細菌本身的產物造成陰道酸堿度不平衡,各微生物之間產生了拮抗作用。加之同房時不注意清潔衛生,更加重了炎症的出現。
這些炎症的感染,如果處理不當,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發生不孕症。如果孕前沒有及時把它趕走,還有可能發生胎寶寶發育停止、流產和死胎的情況。因此,建議親們一旦知道自己有炎症,要盡快看醫生,注意衛生干凈,積極治療。
陰道炎該如何預防:
1、如廁後要用干凈的衛生紙拭干外陰,保持外陰干爽,以抑制有害細菌生長。
2、出差、旅游在外,不要在酒店、旅館的浴盆、浴池里浸浴。不要使用酒店提供的消毒毛巾擦拭身體,建議自帶毛巾。
3、同房前後要注意衛生清潔,要清洗干凈。
婦科疾病二:宮頸糜爛
其實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形式。正確的來說,應該是“宮頸柱狀上皮細胞凸起”。
之所以要重視宮頸糜爛,主要是它所引發的其他婦科炎症可能會影響受孕和胎寶寶的發育成長。因為它會引起白帶異常、陰道出血,引發盆腔炎或者腹部疼痛,甚至同房時腹部疼,影響同房生活質量。要是親們懷孕期間還伴有宮頸糜爛,可能會引起胎寶寶發育不良,甚至出現早產、胎寶寶致畸的情況。
怎麼會得有宮頸糜爛的出現呢?多次的人工流產、陰道消毒清潔過度、月經期間的細菌感染、同房過早、同房伴侶過多、不潔的同房生活等,都有可能是女性招惹上宮頸糜爛。
針對宮頸糜爛的建議:
1、切忌過度清潔。因為頻繁使用藥字號洗液、消毒護墊等,容易破壞陰道弱酸性環境。
2、單獨清洗內褲。病原菌可以在皮膚表面、胃腸道、指甲內等地方大量繁殖。如果家人或自己患有足癬、灰指甲等,就容易造成病原菌交叉感染。因此,內衣褲一定要單獨洗,最好用專用的內衣褲除菌液浸泡幾分鐘。
3、平時應該要注意同房前後的清潔,避免不潔同房及經期同房。要正確避孕,減少人工流產的傷害。
4、出門在外,不要使用賓館的浴盆、要穿著長的睡衣、使用馬桶前墊上衛生紙等等。同時個人清潔護理產品,女性衛生護理濕巾字要自己攜帶。
婦科疾病三:附件炎
附件炎指的是輸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它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婦科炎症疾病,在女性的生殖器官和盆腔組織炎症中,以輸卵管炎最多見。這會引起輸卵管內粘膜粘連,導致輸卵管堵塞,容易出現繼發不孕症。如果慢性輸卵管炎造成輸卵管管腔不完全阻塞的現象,這時候懷孕也是不好的,極易增加宮外孕發生的機率。
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附件炎的呢?大家都有聽說過“闖紅燈”吧?指的就是經期同房,此時,很容易將細菌、病菌代入陰道。因為經期里,經血容易滋養和繁殖細菌,容易使陰道感染。其實,缺少運動,長時間坐著,血液循環不暢,導致靜脈回流受阻由於盆腔,也會影響子宮附件的正常排毒功能,從而造成炎症。如果你常穿緊身褲,會陰部不透氣,陰道排泄物積聚,引發炎症,也會誘發附件發炎。
為了預防附件炎的發生,小編給各位親們一些建議吧: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性生活習慣,注意陰部清潔,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清洗外陰,勤換內褲,注意性生活衛生,防止細菌感染進入。
2、對於陰道炎、宮頸糜爛等沿途炎性病灶要積極治療,避免病情影響到周圍器官,造成附件炎。
3、做好避孕節育措施,避免多次人流造成宮頸的傷害,從而導致細菌的上行感染,引起附件炎。
婦科疾病四: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一般來說,它是沒有惡意的。但如果情況嚴重了,并且沒有及時治療,就有可能導致女性不孕和流產。但子宮肌瘤確切的病因醫學界還不明確,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長期受雌激子宮肌瘤素刺激有關。
由於都市生活的壓力、空氣質量的降低、精神緊張,未育、同房生活失調和性情抑郁這三類女性越來越容易招惹到它。如果你一旦不小心招惹到,為了能身體的健康和胎寶寶的健康,建議積極就醫治療。因為它很容易導致月經出血過多,時間一長,就引起繼發性貧血,甚至促發貧血性心臟病。而且它還會壓迫輸卵管入口,使子宮變形以致妨礙受精卵著床,最終導致不孕。
為了預防子宮肌瘤,小編給親們一些建議:
1、要保持外陰清潔、干燥。若白帶過多,應注意隨時沖洗外陰。
2、防止過度疲勞,經期尤須注意休息。
3、如果月經量過多,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缺鐵性貧血。
4、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
99熱心醫生溫馨提示,十月懷胎,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來到這個世界。所以,在孕前為健康的胎寶寶做好準備是完全必要的。
(責任編輯:劉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