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報道的共通點是,寶媽本人沒有意識到自己身處抑郁狀態,因而未及時就醫。家人,特別是老公更沒有意識到,沒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關愛。
我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一歲多時,她離開了我和爸爸,另嫁他人。而現在的我,是個一歲零三個月女嬰的媽媽,一個剛剛從產後抑郁的泥沼中掙扎出來的女人。
想起那段手腳無處安放、呼吸都充滿驚恐的日子,現在都有點手腳發涼。醫生說,有20%的人會得產後抑郁,只是人們常常忽視這一點,有些人再也沒有走出來。
噩夢,從一個晚上開始
2015年4月,和老公結婚,5月初就查出有了寶寶。2016年1月查出宮內窘迫,剖腹生下5斤1兩的涵涵。
剖腹產刀口疼、急性乳腺炎發燒,身體上的疼痛沖淡了寶寶到來的興奮感。
抑郁時,渾身懶洋洋沒力氣,咬咬牙,仿佛用盡全身力量才能上前抱起她
可沒想到,苦難從月子結束才真正開始。月子保姆走了,老公說啥也不肯再請保姆。我沒親媽,後媽不管我,公公婆婆隨了個份子就再沒管過孩子。我要獨立帶孩子。
哄睡和夜奶是最艱苦的。最起碼要兩個小時,才有點睡意,你癱倒在床上沒多久,她又哼哼嘰嘰要喝夜奶了。
除了帶孩子,還要給老公做飯、洗衣服,整天整夜昏沉沉。
孩子4個月時,甲狀腺發炎,發起了高燒。因為要吃藥,只能給孩子斷奶。
懷孕時我看過一些文章,說母乳喂養的孩子要健康得多,說外國孩子常常母乳喂養到兩歲,所以我早就決定喂到兩歲的。現在不得不斷奶,我又內疚又擔心。這個晚上我不再沾枕頭就睡了。第二天醒來,頭疼,喘不過氣來,以為是缺覺反映,沒想到,噩夢就此開始。
奶奶和寶寶讓我振作,走進醫院
亂得像被偷過似的,看著糟心,卻沒力氣整理
孩子哭了,怎麼辦?一瞬間,腦子涌上好多想法——
想起來抱她,可渾身癱軟沒力氣——頭很重,氣都喘不過來,起來的信心都沒有。
可不能由著她哭啊,有的文章說,小時候關愛不夠,長大心理會變態的。
一咬牙,鼓起玉石俱焚的勇氣抱起她。很快又一個聲音出現:我怎麼這麼沒用?全職帶個孩子還這樣?我真是個廢物,活著多余……
一閉上眼睛就是被追殺,或者懸空飛出去,總是提心吊膽地醒來。
再接下來,是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失去信心。以往還忙里偷閑看會兒電視,玩會兒手機,太陽出來時靠近陽臺坐會兒,這下也沒了興趣——心里一個聲音說,有什麼意義呢?這能改變什麼呢?
偶爾清醒,覺得自己的思考方式有問題,可是問題在哪里,怎麼調整?越想頭越痛。
感覺被一層保鮮膜緊緊裹住,真實的世界看得見,卻有隔膜。
那時候,“年糕媽媽”公號有篇文章就是說產後抑郁的,我懷疑自己是中招了。發給老公看,可他卻叫我別老往壞處想,說他在單位壓力才大呢。男人啊,從來沒有這樣讓我失望過。
你見過那種垂死的金魚嗎?難受得大口大口呼吸,卻還是透不過氣。
當時我不止一次想到死亡,想以此為解脫。想過各種方法,比如從小區樓頂跳下來,可是又擔心摔得一塌糊涂不好看,更沒信心走樓梯上去。
鼓起勇氣整理,她晚上不睡覺,統統翻出來
只有一次付諸行動,冰冷的眉刀刀鋒,抵住手腕。這時,手機響了,是奶奶。
“冰冰……”奶奶低緩熟悉的聲音,讓我想起她滿是老繭的溫暖大手。我努力不哭出聲(奶奶80多了,心臟不好,我不敢叫她擔心),嗯嗯應著說一切都好,眼淚卻不爭氣地滾落。
在我1歲零3個月時,親媽就離開了,另嫁他人,從此我再沒見過她。我是奶奶帶大的,奶奶把我帶回農村老家。那時爺爺已經去世,她每天騎個小三輪,載著我和農具,來到一畝五分的自留地。她干活,我在田里玩。麥芒扎手,玉米葉邊緣鋒利,奶奶的手總是帶著傷口。她用這雙手,給我做吃的,把我帶到小學四年級,交還給我爸。
那會兒,村里總有人指著我說“這小孩沒媽”,是奶奶的疼愛,盡可能地保護了我。
放下電話,我感到昏沉沉的腦子清醒了點,我來到小床邊,看著寶寶蘋果似的臉上長睫毛的影子,心想:我沒親媽,不能讓她也沒親媽。
這個周末,我把孩子交給老公,走進了醫院精神衛生科。
最重要的心得:有抑郁症狀一定得上醫院
給我看病的是一個女醫生,她問了幾個問題,比如是不是覺得自己很沒用,是不是覺得很對不起孩子,全在點子上。那時就覺得,可能有希望了。
醫生說我很勇敢,說產後抑郁的人并不少,只是很多人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她給我做了一個評估表,確認為中度抑郁。
醫生開了抗抑郁藥,說我只要配合治療,一定能好起來,說孩子的事不要大包大攬,要和閨蜜保持聯系,多出去走走。
藥物的作用立竿見影,可能也有心理安慰作用——包裹自己的那層薄膜給撕破了口子,能透進點氣來了。
那晚夢里不再是驚悚情節。第二天早晨醒來,腦袋好像沒原來那么沉重了。
大概一周後,有一天醒來,窗外傳來啁啾的鳥叫——很久很久沒聽到鳥叫了。不知從哪來了勇氣,我推著孩子走出門去。
陽光有暖意,風吹在身上,涼的。我興奮得要喊出來——神經已死去了那么久!
我看到一群老人在下棋,幾張桌上都是打牌、搓麻的人,還有的在遛狗。陽光下,大家都過著平常日子,很悠然。
在小公園碰到幾個遛娃的媽媽,她們有個“超人媽媽”群,把我加了進去。學到的第一招是,每天把娃交給她爸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每周半天、一天,這段時間完全做自己的事情。
我嘗試跑步減肥,過程中卻發現,身體越累,腦子就越不易出雜念,跑完大腦一碧如洗,月朗風清!
現在,醫生已開始給我減藥。
回想起那段艱苦的日子,恍如昨日,身在其中,看不到一丁點脫身的希望。沒有奶奶那個電話,真不知道會怎樣。
小家伙能裝模作樣幫著掃掃地了
母親節快到了,希望大家都能認識到產後抑郁的可怕。如果有抑郁症狀,能自己調節固然是好(網上方法好像有很多),但我的心得是,一定要相信醫學,相信專業的醫生。既有這門科學,必有它存在的意義,就算不是真的抑郁症,看看又會怎麼樣呢?
都說生孩子是女人最大的一個坎,可除了產痛,真正讓產後媽媽深陷恐懼和無助的黑暗深淵的,是一種絕望的孤獨。
每年都有媽媽因為產後抑郁自殺、甚至攜子自殺的悲劇發生。身份的突然轉變、身體的疼痛疲憊、紊亂的激素、從未遇到過的困境、突然陌生的老公……都在把她們一點點壓垮。資料顯示,產後抑郁在西方的患病率為7%~40%,我國患病率平均為14.7%,這其中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由於不了解、不重視而沒有被納入統計。
在別人向你伸出援手之前,親愛的媽媽們,請一定勇敢的正視產後抑郁:這不是你的無能、更不是矯情。你要告訴自己和家人,你病了;更要勇於去接受更科學的治療和指導。
作為家人、尤其是老公,也請給產後媽媽多一點關懷和體諒、多一點分擔。告訴她:有我在、我愛你。
正確對待產後抑郁,不要再讓悲劇發生,讓每個媽媽的困境都能被照亮。很多時候,只需要一點正視的勇氣、一點來自身邊最親密的人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