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有不少孕媽被痔瘡被困擾的。原以為生完孩子後,痔瘡就會自然好了,但是沒想到,還有產後痔瘡等著。那么產後痔瘡是怎麼引起的?一起來看看吧。
俗話說:十人九痔。意思是說,痔瘡是一種很常見的高發性肛腸類疾病。據統計,有80%的女性在孕育前後都會受到痔瘡的煩擾。好多新媽媽只當是便秘,沒有多加注意,又或者難以啟齒,等到痔瘡掉出來,大便帶血、疼痛難忍了才引起重視。 什麼原因引起產後痔瘡?
1、孕期性激素影響
懷孕後,受體內性激素影響,胃腸道平滑肌張力減退,蠕動減少,食物在胃里排空推遲,運輸時間長,導致糞便在結腸中潴留時間過長,水分減少,糞便變得干結,容易發生便秘,排便時需要用力摒氣,加上增大的子宮對直腸的壓迫,盆腔靜脈回流不暢,發生痔瘡。
2、子宮增大壓迫直腸
妊娠後,體內的子宮增大或者妊娠期便秘使痔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直腸靜脈壓升高使原有的痔瘡加重。
3、分娩時受損
分娩時會陰及肛門括約肌松弛,分娩時用力、或耗時較長、腹壓增大,進一步加重了痔瘡,使原有的痔瘡脫出、水腫。
4、產後護理不佳
比如為了催乳,喝太多油膩的湯水;照顧孩子作息顛倒,久臥久坐~~~這些都會引發產後便秘,如果不加以重視,則會引發痔瘡的風險
痔瘡會給寶媽們受到哪些影響?
①產後痔瘡使得產婦疼痛難受,影響休息和心情;
②因為痔瘡脫出後容易污染會陰部的裂傷或側切傷口,使得傷口有感染的危險
③由於痔瘡疼痛,寶媽進食差,不敢排大便,容易造成便秘,從而進一步加重痔瘡,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預防護理措施包括
(1)勤喝水、早活動。
由於產後失血,腸道津液水分不足,以致造成便秘。勤喝水,早活動,可增加腸道水分,增強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2)少食辛辣、精細食物,多食粗纖維食物。
產後有些家庭存在誤區,為了催奶,只喝湯,不吃或很少吃主食,有的甚至過多吃雞蛋等精細食物,引起大便干結而量少,并且糞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較長,不但會引起痔瘡,對人體健康亦不利。
因此,寶媽的食物一定要吃富含纖維素的芹菜、蘿卜、白菜、小油菜等蔬菜,配芹菜、白菜等纖維素較多的食品,這樣消化後的殘渣較多,大便時易排出。
(3)勤換內褲、勤洗浴。
不但保持了肛門清潔,避免惡露刺激,還能促進該部的血液循環,消除水腫,預防外痔。
洗浴時可以燒一盆開水,放人適量食鹽,水較熱時可以坐在盆上熏蒸會陰部,水溫合適時進行局部清洗。注意不要燙傷。
(4)早排便、早用開塞露。
產後應盡快恢復產前的排便習慣。一般3日內一定要排一次大便,以防便秘;產後寶媽,如果大便干燥,第一次排便可用開塞露潤滑糞便。
(5)做凱格爾運動。
做收縮肛門運動,可以促進會陰部肌肉血液循環,有利於消除水腫。
(6)應用痔瘡膏。
必要時,局部涂抹馬應龍痔瘡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