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生產的時候都經歷過側切,那么到底什麼是側切呢?孕期有辦法可以避免生產側切嗎?一起來看看吧!
側切術是指在第二產程期間,當宮縮時,寶寶的頭露出大約2-4厘米時,在陰道周圍(即會陰)做的一個切口。這是為了當出現產程延長或胎兒窘迫征兆時加快分娩,在有必要使用產鉗或胎頭吸引術(真空抽取法)時、以及寶寶是臀位時,使分娩更容易。如果寶寶早產,你也需要接受側切術,因為那樣能讓寶寶頭部受到的損傷減到最小。
怎樣才能避免側切術?
你可以找負責你生產的助產士咨詢一下他們在你娩出寶寶的過程中會怎麼做,看看他們是否有特殊的標準,究竟在什麼情況下會為你做側切術。側切的形式有正中切術和左側切術兩種,中國大多做左側切,這取決於接生人員的掌握情況。
良方1:孕期進行會陰按摩
在英國,從大約懷孕34周起,醫生會建議通過每天進行會陰按摩來試著增加會陰肌肉的彈性。過於用力會引起會陰部敏感的肌膚出現淤傷和刺痛。在按摩期間不要用力按壓尿道,因為這樣會導致感染和發炎。
良方2:孕期進行會陰鍛煉
繃緊陰道和肛門的肌肉,每天差不多做200次,每次8–10秒。也可以試著在小便的時候收縮肌肉,停一下。括約肌的鍛煉有更多的好處:當你打噴嚏或是咳嗽的時候,可以幫助你不再漏尿。韌性良好的肌肉可以使分娩更輕松,而且會陰還會保持完好無缺(更少的撕裂和采用會因切開術更小的幾率)它會阻止盆腔內器官的脫垂和老化。
良方3:與醫生溝通的準備
值班的醫生很可能同時要面對好幾個產婦,因此,她不大可能有耐心給你講解你為什麼要接受側切。根據我們網上調查的數據顯示,有70%左右的媽媽,在側切時并沒有得到醫生的通知,而是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被側切了。為了讓自己不至於糊里糊涂地被切上一刀,事先和醫生的溝通就很有必要。
首先,你應該了解有幾種情況非做側切不可:
1、會陰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症、水腫等情況,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
胎兒較大,胎頭位置不正,再加上產力不強,胎頭被阻於會陰。
2、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者合并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高危妊娠時,為了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縮短產程,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就要做側切了。
3、子宮口已開全,胎頭較低,但是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心跳節律不勻,并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如果,出現以上這幾種情況,千萬不要遲疑,應該盡量配合醫生,盡早實行側切。其次,在陣痛開始的時候,先估計一下值班的醫生會是誰,如果有機會,盡量和她談一談,告訴她你的想法,例如:如果情況允許,能不能不做側切;你是否愿意承擔會陰撕裂的危險等。通常情況下,醫生會在你進產房前,把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告訴你或是你的家人,并且讓你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以便可以在發生危險的時候,節約溝通的時間。這時你也可以抓住機會,爭取醫生的幫助。
良方4:懷孕期間控制飲食
懷孕期間只要稍加控制飲食、避免胎兒過大,并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不但可以使產程較為順利,也可以減少會陰被切的幾率。婦女懷孕5–6個月要少吃淀粉類食物,并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可以減少體重增加的速度、避免寶寶過大。
良方5:多散步、爬樓梯和練習拉梅茲呼吸法
多散步、爬樓梯和練習拉梅茲呼吸法等,都可以加強肌力,幫助生產。通常,孕婦從懷孕7個月開始進行拉梅茲呼吸法的訓練,由丈夫陪伴進行,效果將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