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病因復雜,但生殖道感染所致早產卻十分明確。
導致早產風險增加的因素有哪些?
生殖道微生物的亞臨床感染可增加早產風險,如:
細菌性陰道病
滴蟲性陰道炎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衣原體、支原體感染
同時感染相關因素,如陰道pH值>5,胺試驗陽性,嚴重陰道出血,低齡(<20歲)以及不良孕產史均可致早產風險增加。
生殖道感染占早產的25%~40%,且易增加胎兒損傷和新生兒不良結局的風險,因此,生殖道感染是早產的重要危險因素。
生殖道感染與妊娠進程的關系
孕晚期早產(34~36周)感染不常見,其最多見於30周之前的早產患者。
越早出現的早產越可能是感染所致。
異常菌群出現的時間越早,早產及其他不良妊娠結局風險越大。
生殖道感染來源
通常認為除陰道外,生殖道細菌通常與不良妊娠相關。有學者采集非妊娠婦女的生殖道6個位點(陰道下1/3,後穹窿,宮頸管黏液,左、右側輸卵管,子宮內膜,子宮直腸陷窩積液)後發現,陰道下1/3,後穹窿,乳桿菌占99.9%,但宮頸管黏液除大部分的乳桿菌外,還有2.44%其他微生物。左、右側輸卵管,子宮內膜,子宮直腸陷窩積液微生物群則種類更加豐富,其中子宮內膜中乳桿菌只占30.8%,且宮頸管黏液和子宮直腸陷窩積液與妊娠和分娩相關。
陰道菌群
陰道富集乳桿菌群,其作為屏障抵御導致感染細菌的定植。因此,乳桿菌防御失效,導致細菌過度生長、正常菌群比例變化則與早產相關。
宮頸菌群
獨立於陰道菌群的宮頸微生物群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目前相關研究較少。研究表明,宮頸與陰道的微生物群非常相似,主要是乳桿菌和加德納菌屬,但宮頸則具有更多種類病毒和細菌。宮頸在早產中的影響是公認的。一,宮頸是“無菌”子宮腔和外部微生物環境的通道與屏障,宮頸管黏液栓不僅保護宮腔不受陰道菌群的侵襲,而且具有抗菌和細胞毒活性。二、宮頸機能不全可導致早產。
胎盤菌群
傳統認為胎盤屬於無菌器官,但新的研究發現,胎盤并非嚴格無菌,相反胎盤有其獨特的微生物群,且其可能與不良妊娠結局無關。研究發現,胎盤微生物的定植以血液傳播而非陰道上行傳播,且病原菌的傳播與共生菌不同,有其另外的途徑。胎盤的特定微生物也參與調節胎方位,胎兒大小和新生兒全身免疫反應。胎盤微生物對子宮、宮頸以及分娩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抗生素的使用
目前,對於使用抗生素是否延長孕周、降低新生兒并發症進行了諸多隨機臨床對照試驗,但大多數未能證明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