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病是指由於遺傳物質改變而造成的疾病。遺傳病在上、下代之間按一定方式傳遞,同時,遺傳病的發病也需要一定的環境因素。現在已被認識的遺傳病有5000多種,包括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囊性纖維化病、血友病、白化病等等。遺傳病對人類健康有很大危害,也嚴重影響人口素質。
隨著醫學的發展,一些遺傳病已經能夠治療,特別是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促使了分子醫學的誕生,開始應用基因療法治療遺傳病。預防遺傳病患兒的生出,是極為重要的。現在應用羊膜穿刺等胚胎檢測技術,在懷孕的初期,就可以確定胚胎是否有遺傳缺陷。如果有缺陷,就采取墮胎。禁止近親結婚,是減少遺傳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遺傳病主要特點
遺傳病是因遺傳基因或遺傳物質的改變導致的疾病。遺傳物質只能在有血緣關系的成員中傳遞,并且受累個體可能在受精卵時期即已獲得了致病基因,保持到終身。因此遺傳病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有多個成員患病,或者一對夫婦反復生育患同樣病的病孩。
②垂直傳遞性。遺傳病只在血緣親屬中自上代往下代傳遞,無血緣的家族成員不受影響。血緣親屬中也不能橫向傳遞,如哥哥不能傳給弟弟。
③先天性。這些基因大多可能在胚胎期已經發揮了致畸的作用。遺傳病患者大多在母體內即已患病,很多遺傳病患者在出生前或出生之時就有明顯症狀或畸型。
④終身性。終身性意味著兩點:
其一,對大多數遺傳病還缺乏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一旦病情發生,很難徹底糾正或根治;
其二,主要是指無法改正患者的致病基因。患者通過飲食控制、內外科技術及當今發展起來的基因治療技術,在某種程序上可以改善甚至完全糾正臨床症狀,但是其致病基因仍保持終身,并通過生殖傳給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