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生完孩子擔心“月子病”?那還不趕快來學習預防攻略!

有些寶媽擔心自己得了月子病,對自己以後的身體非常不好,那么對於月子病你了解多少?生完孩子擔心“月子病”?那還不趕快來學習預防攻略!

所謂“月子”相當於西醫學“產褥期”,產褥期是指從分娩結束至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懷孕前狀態的6周左右的時間。

從中醫來看, 所謂月子病是指婦女在生產之後一個月內所受到的外感或內傷而引起的疾患,在月子里沒有治愈而留下的病症。

中醫認為,婦女在生產後,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相對比較虛弱,如果此時不慎使風寒濕邪等氣侵入人的身體,或者情緒過度波動(如過度生氣或者過度悲傷等)都能引起月子病。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說說幾種常見的“月子病”和預防策略!

子宮脫垂

產後新媽媽的子宮會逐漸收縮,由於胎寶寶的產出,盆底肌肉和子宮韌帶都變得松弛,從而子宮的位置也暫時無法固定,在不停地調整和變化。

月子初期,新媽媽的子宮沿著陰道的方向下移,會形成子宮脫垂,同時帶來小腹墜痛感,腰部也酸痛難忍。

  • 預防策略

    a.產後,新媽媽要注意休息,不要站立太久;

    b.不要提拿重物,更不要過早地走遠路;

    c.睡覺的時候,要多更換睡姿,幫助子富更好更快地恢復。

產後乳腺炎

不少新媽媽會出現產後乳汁不通暢,淤積在乳房內,造成乳房腫脹難耐、疼痛,甚至開始化瘀流膿,有灼熱感,還伴有低燒。

  • 預防策略

    a.保持乳房的清潔衛生(尤其是在喂奶之後);

    b.檢查乳頭有無破裂,用溫水擦拭乳房和乳頭,增強表皮的任性,促進血液循環;

    c.每次喂奶盡量讓寶寶吸吮,若有未盡感,可以用手或吸奶器將體內多余的乳汁排出。

關節綜合症

產後新媽媽內分泌改變,全身肌肉、肌腱的彈性下降,關節以及韌帶的張力也在減弱,容易引發關節疼痛,陣發性刺痛。

多發於手腕、手指、腳踝、膝蓋、肩胛骨等部位,在陰雨天尤為明顯。

如果新媽媽在產後過早地從事家務、抱孩子,會給手腕、肩部、腳踝等各處的關節、肌腱帶來更大的壓迫。

同時,由於新媽媽下床活動的時間比較少,足底的脂肪墊層有蛻化跡象,再加上新媽媽體力虛弱,足部對行走的承受能力更差,容易出現浮腫、充血、肢體麻木。

  • 預防策略

    a.新媽媽不宜過早插手家務、少長時間抱孩子,以免給胳膊帶來負擔;

    b.不要接觸冷水,保持室內溫度,防止風寒;

    c.毛巾熱敷可以減緩疼痛,可以穿軟底鞋子,下床略做鍛煉。

總之,對於月子病要積極地預防。分娩結束後科學合理的飲食起居和豁達健康的精神情緒,是防止產褥期疾病的關鍵。

  • 既要充分休息,恢復孕產 期的疲勞和消耗,也要提倡早下地早活動,并進行適當的體能恢復鍛煉;

  • 既要注意保暖防止著涼受寒,也要注意室內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 產婦自身還要保持良好情緒狀態,不怒、不躁、心胸開闊。

文章取自網路:孕媽咪點點讚-育兒教養平台 » 生完孩子擔心“月子病”?那還不趕快來學習預防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