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郁症有多可怕?產後抑郁症是怎麼回事?下面來看看面對產後抑郁症的時候該怎麼辦?又該如何預防產後抑郁症?
朋友圈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我以為自己夠開朗了,輪到自己,竟然也很抑郁,老想把孩子送走,小寶寶顛覆了我的所有日常,真的一點都不愛她,還特別討厭她的存在。別人是不能理解的,媽媽不是愛寶寶的嘛。幸虧過了月子,心態又恢復正常思維了。”
這是一個產後抑郁的媽媽寫的一段話,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寫出了她當時的絕望和無助……
產後抑郁遠比我們想象得更普遍
據統計,產後抑郁比高達15%~30%,每個產婦都可能或多或少會感受到,只是有人會顯著一些。產後抑郁持續時間一般在半年左右,有的產婦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或遷延不愈,還有再次懷孕後復發的可能性。
所以……產後抑郁情緒持續6周以後,就應引起產婦本人和全家人的重視。
產後抑郁是怎麼產生的?
激素分泌失調
在分娩的過程中,母親體內的內分泌環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產後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後抑郁症發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這些激素變化會讓產後媽媽情緒低落、憂慮、煩躁、不穩定。
身體上的痛苦
如果一個男人,做完一次開腹手術,拖著沒痊愈的病體,下病床不到一個星期,馬上讓他投入到一份24小時需要隨叫隨到,還完全沒有經驗的工作里,稍微一點沒做好要受到所有外人和親人的指責,而且這份工作還不能給你帶來任何收入和前途。以上這些相信換成是男人沒有一條能忍受的事情,被冠上母親是偉大的之名,就要求女人笑著接受。
沒日沒夜照顧寶寶,手忙腳亂
照顧嬰兒很麻煩是眾所周知,小孩兒動不動哭了,餓了,拉了尿了,試不試又病了,各種瑣事不斷,產後媽媽是吃不好睡不好,精神狀況不受影響才怪。
與婆婆的沖突
婆媳關系差是世紀性難題,尤其是在照顧寶寶的問題上,婆媳沖突不斷。寶媽有寶媽的科學育兒觀,婆婆有婆婆的祖傳秘方,彼此不能說服對方。如果婆婆因照顧孫輩為由,和兒子,兒媳住到一起,孩子媽媽的生活習慣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當一個女人成為媽媽開始,她接受的是來自整個社會的審視,所有人都可以不幫她,但都可以指責她,這種現象無形地增加了媽媽的焦慮。其實,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
老公的忽視
剛生完孩子後,是一個女人最脆弱的時刻。她需要丈夫的愛護,她需要丈夫的愛,來撐著她,陪她走過這段時間。但是當老公,甚至是全家人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時,病房里,每天都回蕩著孩子的呵呵傻笑聲,大人慈祥的逗樂聲,卻唯獨缺少了對她的問候關心聲。
當產後媽媽向老公訴說自己的不快時,老公總是顯的不耐煩,覺得是妻子矯情。當婆媳鬧矛盾時,老公因血緣關系,總是向著自己的媽,這讓妻子很無助,很受委屈。長期得不到關心的她,情緒積壓在心里,從而變得無比暴躁。
甚至,不少老公還在這段時間出軌了,這無疑是給了她致命的一擊。
出現哪些表現應懷疑是得了產後抑郁?
情緒的改變
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持久的情緒低落,表現為表情陰郁,無精打采、困倦、易流淚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歡”、“凄涼”、“沉悶”、“空虛”、“孤獨”、“與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墻”之類的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郁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時間情緒是低落的,即使其間有過幾天或1~2周的情緒好轉,但很快又陷入抑郁。
盡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嚴重,情緒反應依然存在,幾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為笑。一場輕松的談話,能使之心情暫時好轉。患者本人也能夠覺察到自己情緒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將之歸咎於他人或環境。
自我評價降低
對嬰兒健康過分焦慮;自責,擔心不能照顧好嬰兒,甚至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媽媽;自暴自棄,自罪感;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與家人、丈夫關系不協調。
對生活缺乏信心
不情愿喂養嬰兒;覺得生活無意義;主動性降低,創造性思維受損;嚴重者有自殺意念或傷害嬰兒的行為。
軀體症狀
易疲倦;入睡困難、早醒;食欲下降;性欲的減退乃至完全喪失。

如何診斷產後抑郁?
產後抑郁症的診斷至今無統一的判斷標準,目前一般采用兩步篩查法,即先使用篩查量表篩查出可疑患者,再采用研究使用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應用較多的是美國精神病學會在《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手冊》(1994年)中制定的:在產後4周內出現下列症狀的5條或5條以上(其中第1條和第2條是必須具備的),且持續2周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的社會功能已經收到嚴重影響。症狀包括:
情緒抑郁。
對全部或者多數活動明顯缺乏興趣或愉悅。
體重顯著下降或者增加。
失眠或者睡眠過度。
精神運動性興奮或阻滯。
疲勞或乏力。
遇事皆感毫無意義或自罪感。
思維力減退或注意力渙散。
反復出現死亡或自殺的想法。
如何治療產後抑郁?
心理治療
通過心理咨詢,以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如婚姻關系不良、想生男孩卻生女孩、缺乏女性生殖及小兒喂養常識等)。丈夫的照顧和家庭的理解,給產婦最溫暖的支持。
藥物治療
應用抗抑郁症藥,主要是選擇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郁藥因不良反應大,一般已經不使用。具體每個人使用的藥物種類、劑量、加量速度,一定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