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以後要經歷一個產褥期,那么在這個時期有哪些要經歷的事情呢?如何緩解產褥期排尿困難?你知道嗎?
產褥期排尿困難是一種暫時性的排尿功能障礙,一般發生在產後1-3天內。
妊娠末期,孕婦體內潴留大量水分,產褥初期體內多余的水分快速排除,所以產後短期內尿量明顯增多。
初產尤其是行剖宮產和會陰切開術的媽媽常有排尿困難發生,其所致的膀胱膨脹、尿潴留,會給媽媽帶來心理和生理上的諸多不適。
什麼是產後尿潴留
一般來說,自然分娩的媽媽在產後4-6小時內就可以自解小便了。
但如果在分娩後6-8小時後甚至在整個月子中,仍然不能正常地排尿,而且膀胱充盈,那就是患上了尿潴留。
尿潴留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兩種,前者是指自己完全不能排尿,後者是指僅能排出部分尿液。
有哪些危害
從解剖角度看,膀胱位於子宮的前方,如果膀胱長時間充盈無法排空的話,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子宮的收縮減弱,子宮復舊不佳,陰道出血增多,影響產後恢復。
在產後,孕期潴留的水鈉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因而尿量會大大增加,如果這時候發生尿潴留,尿液停留在膀胱內時間一長,很容易引發泌尿系統的感染,對日後健康不利。
發生的原因
產程較長
在產程中沒有及時排尿,膀胱和尿道受胎兒壓迫過久,導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腫,張力變低而發生尿潴留。
腹壁松弛
由於妊娠時腹壁持久擴張,產後發生松弛,腹壓下降,無力排尿。
害怕排尿
產婦不習慣在床上排尿,或者由於外陰創傷,怕痛而不敢用力排尿,導致尿潴留。
藥物和創傷的因素
分娩時應用大量的解痙鎮靜藥或宮縮劑會降低膀胱張力;會陰側切或會陰撕裂造成外陰創傷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經功能紊亂,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約肌痙攣而導致尿潴留。
幾種緩解方法
解除心理緊張
會陰傷口的縫合不會因為日常走動、坐起和大小便用力而撐開,最好在產後2小時內自行小便,之後每2小時解一次,每一次都要排凈。起初幾次的尿痛是正常現象,尿液有沖刷尿道的功能,慢慢就會緩解了。
誘導反射
如有尿意排不出時,可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口解除尿道痙攣,或用流水聲誘導排尿反射。
熱敷
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放在下腹部膀胱區,刺激膀胱收縮,或者在便盆內放熱水,產婦坐在上面,使熱氣上熏會陰部。
通便法
使用開塞露通便,一般排便時尿液也會同時排出。
中藥治療
生黃芪15-30克,車前草15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有益氣排尿的作用。
穴位法
用蔥白3根,加食鹽4-6克,搗爛為蔥泥,均勻貼敷於臍下氣海穴和關元穴,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再放置熱水袋熱敷,以促使蔥泥局部滲透,發揮益氣助陽、行氣通經的作用。
藥物&導尿
如果上述方法都無效就要報告醫生處理了,一般會先用藥物促進膀胱肌的收縮,再不行則需要進行導尿治療。